“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学生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团委、学生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学生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哲学2101邹蕾佳带来的《从经典中汲取面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智慧》。
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次的读书训练营当中,在之前九期的读书会中,王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宋朝的一些文人的生平和经典作品。在一期期的学习中,以诗书为媒介,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字似乎逐渐鲜活起来,在我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生动而立体的人。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经典作品,惊叹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胸怀,也震撼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报国之志;我们领略过“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哀然悲怆,也感受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气风发。在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仁人智者的处世态度,看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前赴后继,看到泱泱华夏的家国情怀,看到世间百态芸芸众生,看到前路,看到方向,看到前人苦苦追寻的光亮。
都说“知古鉴今”,我们了解古人的事迹、学习经典作品,不仅能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也能自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未来新一代人才主力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要舍弃什么,又应该坚守什么。在“大我”上,我们当然应该坚定思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在“小我”上,我们也可以从经典作品和文人事迹中学习面对人生起伏、不同境遇的态度和方法。
人的境遇总会有起起落落,积极地看待并面对或大或小的失意几乎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风雨可以是我们前行的阻碍,但同样可能是人生路上的另一种风景;纵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从另一种角度去看,也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辽阔旷然。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时,换一种心境,或许能够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更何况,在很多意义上,挫折可能是最好的老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虽然并不是所有苦难都是必要的,但苦难大都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因而如果它已经到来,不妨尽量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毕竟不管做什么,良好的心态都是必要的。因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也希望我能在面对大大小小的风雨时,能够保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拥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
或许正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余下的那“十之一二”才显得更加珍贵。那对于这些少见的称心之事,我们乐在其中的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一方面,乐极生悲,福祸相依,历史上喝酒太尽兴而误事的例子不胜枚举,把握好“乐”的限度是我们所必需的。另一方面,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希望我们能够“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把十之一二的如意之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更好地辐射到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让自己更多地去在意、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去发现藏在琐事中的乐趣,从而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涵养有趣而轻松的灵魂。
之前读经典的时候,总是只愿意去了解那一篇文章背后的一小段故事,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视角里。而在之前九期的读书会中,王老师带领我们去耐心了解一位位文人的生平、性格、轶事,和他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写下的诗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一些趣事。悄然之间,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那些泛泛读过的诗文,那些零零散散的小故事相互联系起来,大致勾勒出几位文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文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离不开它的文学性价值,但我认为更是因为经典中有着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缩影,他们把自己的境遇、抱负、对时代的思考凝聚在文学作品中,伴着后人对那段历史的认识代代流传。我们现在读经典去,感受前人的思想、情感,去了解一段段文字背后的故事,由故事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光芒依然不减的人。我们在经典中看到一个个故事,看到不同的人,看到更替的时代,看到多样的历史。前人之事终已了,如何过好后面的生活,如何看待变化的悲喜,如何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并创造社会价值,经典中前人的智慧也会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