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学生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团委、学生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学生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文澜经管2202王孟君带来的《且将新火试新茶,经典趁年华》
历史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那些让人想重温一遍又一遍的文字,都熬过了久远漫长的岁月,它们在时间中像掸灰一样抖落掉左右的疑虑杂声,带着千古的文化款款而来——它们,便是经典。
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必有经久不衰的经典。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经典反映着轴心时代的文化精华,具有根源性、典范性、权威性、永恒性,能给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并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修养慧识与自性光明。阅读经典,一定是在阅读一种伟大。
我们从经典中了解过去的人事物,完成一次次跨越时空的相会。
当我翻开一本宋词,我看见苏轼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一阙新词,一帘风月,心有半亩花田,秉笔尘滓皆无,倚窗听雨思韶华,静数流年入烟霞;看见范仲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兔毫化刀锋,笔下有劲节,泼墨万点作铜筋铁骨甲胄钧弓,爱国热血一如百代豪雄,凛然大节,一身正气;看见欧阳修“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千古伯乐,道德文章,身居朝堂,为民请命,肩扛道义朋党争,刚劲勇为规谏声。有些人因此找到了跨时空的知己,有些人则找到了欣赏仰慕的对象。那些古人笔下饱含深情的灿烂文字流传成经典,我们从中才得以认识这些曾经轰轰烈烈让生命怒放的人们,我们的视野开始贯通古今,俯瞰汗青。
我们在经典中找到血脉的共鸣,因此有了文化根基的力量。
当我面对滔滔江水时,我知道它不仅仅是奔流的水花,它承载着昔时人们的千万思绪慨叹,于是后人传诵着那些经典诗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若是纵览更大的江河水域,便有了郦道元的《水经注》和郭璞的《江赋》。经典,在一碧苍穹间,化为天地间的管城子,为大江南北山川河流书写下文明的印记。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赋予了超越这个时空的情感和艺术,铺开文化底蕴,打通千秋万代间的桥梁,唤醒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记忆,造就后世共同的文化信仰。如果没有经典,那么文化不会流传,我们都将只是一个个单调的生命体,又何谈文化自信?又何谈民族凝聚力?
我们于经典中明白事理,修身养性,提高内在的思想觉悟境界。
熙宁十年,洪水涌至徐州城下,高出城中平地丈余,城墙到处都在渗水,随时有可能被冲垮,徐州百姓慌了,下意识想弃城而逃。就在此刻,苏轼站出来了:“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惊涛骇浪中,他驾一只小船赶往武卫军营,请求出兵抗洪。终于,新修的长堤挡住了洪水,千年古城,幸免于难,满城百姓,得以活命。元祐四年,苏轼贬知杭州,他决定以一己之力治湖。于是他收集来淤泥、葑草,堆在湖中,修了一座长堤,即西湖苏堤。2019年12月,苏轼入选水利部第一批 “历史治水名人”。当我读《江城子·别徐州》时,我理解了在这首诗的背后是怎样一位救济苍生的伟人,我明白了“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所说的伟大,我敬佩他的高尚和思想境界,因此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这些都是我们去品读经典的意义所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认识经典、了解经典、反复品读、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灵魂便有了充足的养料。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去品读经典。
首先要会选择经典作品。
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应当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作为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当然不能仅仅止步于范仲淹断齑画粥和欧阳修废寝忘食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了解由范仲淹、富弼等为节省国家开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而主导的“庆历新政”改革行动;我们可以通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研究他的记体文成就,还可以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各方面原因;我们还可以学习欧阳修构筑的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品读他撰写的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当然,这些是从宋朝部分著名历史人物出发,我们当然可以阅读各国各地各朝各代各式各样的其他经典作品。
其次要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思考。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其原因之一在于它给人的体悟是多方面的,不同人会有不同收获。就好比苏轼,有人欣赏他为黎民百姓做出的无私奉献,有人钦佩他乐观旷达恣意洒脱的人生态度,有人仰慕他在文、诗、词等各类领域中达到的极高造诣。通过阅读关于苏轼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人,再结合自身加以思考,我们可以把他身上的一些闪光点映射到自己身上,由此弥补自己的不足,追求更远的人生目标和更高的人生境界。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就是使经典于我们自身更有意义的过程。而对于思考的方式,不一定仅限于脑海中,还可以通过文字来记录感悟,更甚者,我们可以遵从朱熹《训学斋规》中关于品读经典的方法: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然后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去阅读经典。
经典所给予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经典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我们要让阅读经典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让经典贯穿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到老学到老,始终保持对经典的热忱,踹怀着一颗探索经典、发扬经典、传承经典的赤子之心。无论是按照历史发展时间顺序去阅读,还是按照喜欢的作者去阅读,还是按照作品类型去阅读,甚至是其他剑走偏锋的独特阅读方式,只要能不耻最后地去做,坚持自己的温人之周,经年累月地积累经典中的智慧,决不半途而废,那我们就可以从中收获巨大的思想财富。
经典的古韵仍然芳香,经典的色泽依然光亮,历史的风华是一指流砂,汗青上的文字是一段年华。酌古斟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展开历史画卷,让经典亘古长青,让文化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