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哲院】“经典领航•哲思中南”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㉑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3-05-04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学生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团委、学生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学生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统计2201刘璐菲带来的《经典:情理交融,古今共鸣》。


迫于疫情原因,我只有幸参与了“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系列读书会其中的几期。没有参加第一期作为开场的范仲淹,但对后续的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故事,不,也许不能将他们的一生仅仅称之为一个“故事”,记忆犹新。他们的一生或许在众生里隐于世而不显锋芒,或许整个朝代的兴衰他们只占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笔下的经典,流传千百年后,被现代人所读,用另一个时代的视角代入思考,依旧是那般刻骨铭心,那样振聋发聩。

不知是巧合还是无端联想,思索间竟觉得这篇文章的两位主角——欧阳修与苏轼,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于爱情,于仕途,于人生。

述梦赋

夫君去我而何之乎? 时节逝兮如波。昔共处兮堂上,忽独弃兮山阿。

呜呼! 人羡久生,生不可久,死其奈何。死不可复,惟可以哭。病予喉使不得哭兮,况欲施乎其他。愤既不得与声而俱发兮,独饮恨而悲歌。歌不成兮断绝,泪疾下兮滂沱。行求兮不可过,坐思兮不知处。可见惟梦兮,奈寐少而寤多。或十寐而一见兮,又若有而若无,乍若去而若来,忽若亲而若疏。杳兮倏兮,犹胜于不见兮,愿此梦之须臾。尺蠖怜予兮,为之不动。飞蝇悯予兮,为之无声。冀驻君兮可久,怳予梦之先惊。梦一断兮魂立断,空堂耿耿兮华灯。

世之言曰:死者澌也。今之来兮,是也非也?又曰:觉之所得者为实,梦之所得者为想。苟一慰乎予心,又何较乎真妄。绿发兮思君而白,丰肌兮以君而瘠。君之意兮不可忘,何憔悴而云惜。愿日之疾兮,愿月之迟。夜长于昼兮,无有四时。虽音容之远矣,于恍惚以求之!

       欧阳修17岁时应随州试,因文章不合官韵而落第;21岁应礼部试未中;22岁将自作的文章投拜给工部郎中,翰林学士胥偃,大受称赞,留置门下。后前往京师,次年春由胥偃保举,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秋,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明年正月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三月欧阳修参与殿试,唱甲科十四名,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他未能夺魁,是因为他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25岁那年三月他抵西京洛阳任职,就在这年,胥学士将自己的女儿许配欧阳修。作为“乘龙快婿”的欧阳修亲往东城迎娶。不想婚后将及二年,竟成永诀。四年多以后,他们的不足5岁的儿子也因病死去。

刚得知爱人猝然辞世的欧阳修,写下了这篇,情感浓厚到痛彻心扉的《述梦赋》。

你把我孤独地留在这里,想见你而不能见,只能在梦中与你相逢,可又哪里有这么容易梦到呢?长夜漫漫,连尺蠖与飞蝇都在怜悯我。梦一场,恍然惊醒,唯留我一人对着空堂华灯,相顾无言。天人两隔,我的思念又如何传达呢?

没有写梦中的虚幻之景,但整篇皆梦,句句令人叹惋流泪。像是那人守着一盏华美的灯盏,而里面不见烛芯,只留烛泪,与似有似无的光亮与温度。

什么是经典?当我第一次在读书会种读到这篇文章时,是秋末午后,温暖的阳光却没有带来暖意,反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刺骨的东西涌上来。我仅有过一次学生时代无疾而终的暗恋,之后和爱情两字的关系可能仅剩下心理课了。但读此文,却令我动容,令我仿佛真的看到那生死相隔的爱情,感受到悲至刻骨的悼念。经典是跨越时空也能让你灵魂震颤,经典是从未经历也能刻骨铭心。

无独有偶,苏轼也有过这样一篇悼亡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又有几人真正有过一段多年难忘的爱情,又有几人在妻子走后十年仍能记起那“小轩窗,正梳妆”的日常,仍在明月夜短松冈之处流下泪千行?但读过此诗的人又有谁不能懂这十年来的悲苦与痛楚,又有谁不能懂那永不褪去的梦的颜色之厚重?你问我经典有何意义,他让人们引起共鸣,他以独特的形式表达每个人心中最隐秘最脆弱的一角,他代表一个时代但不仅限于代表一个时代,美与永恒,在经典里静谧地流动。

两人在仕途上并不顺遂,欧阳修参与庆历新政革新后遭失败,苏轼因乌台诗案一路被贬。但两人心境却惊人的相似,阔达淡泊,但又仍然对生活有着热爱与追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乐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恣意;“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达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哲思。经典在现世如何发挥效用?我们不仅读经典的文字,细腻的描写,更读深邃的思考,读热烈的感情,读人生的哲理。经典扩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让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去看世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经典所传递的东西所影响——我们读到了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当年的官场有多黑暗腐败,但我们更读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勇立潮头决不退缩的变革派,那些看清世俗追求自由的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与苏轼两人之间也亦有着似师似友的感情,两人在颍州一同度过了一段时日,虽然当苏轼再次前往时只与二欧阳相见,而不见当时人。

经典的背后是情与理的碰撞,是独与众的共鸣,是古与今的交织。经典之于当代大学生意义深远。疫情当下,大学生似乎更像是“年龄大点的高中生”,我们不与社会接壤,在学校里度过一年又一年,有人说疫情偷走了我们的青春。怎么让青春不被偷走?怎么让时间不无意义的流逝?怎么让大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唯经典矣。经典给我们同一个问题不一样的答案,另外的选项,与广泛的联想。

写到这里,又回想起这次读书会的名字,“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真真是贴切。



学院新闻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