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哲院】“经典领航•哲思中南”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②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3-04-05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学生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团委、学生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学生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社会2201和艾琳带来的《<渡海>赏析》。

    

轼将渡海,开篇四字,此札因而被称为《渡海帖》,《渡海帖》语言素朴、沉郁,字迹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是中国书法史一道耀眼的光芒。写完这通手札后的第七天,苏轼再一次渡海,他从澄迈上船,在徐闻递角场登陆,结束了平生最后一次贬谪。

 这篇手札,是我在读书会时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时看到的。在结束了这学期的读书会学习后,我对苏轼的书法作品和其他一切产生了很强的兴趣。因为书法正是一个人阅历和文化积淀的具体表现,这种具象的艺术方式是能够保存至今、供千万人欣赏瞻仰的,这超出了普通的文字的范畴,而更像是一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写字人的心情、经历都跃然纸上,供人解读。

 在这样的初衷下,我寻找了众多苏轼的书法作品,正是渡海帖吸引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渡海?渡海路上怎么样了?再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我逐渐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苏轼晚境堪忧,随时可能被贬到任何地方。59岁,被贬惠州,刚刚落定,又贬至儋州。作为朝廷命官,他别无选择,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1097419日,苏轼离开惠州,第一站到广州,又从广州乘船到了梧州,然后再向南行,来到雷州半岛。在雷州,他见到了贬至雷州的苏辙。兄弟相见,百感交集,对世事多有忧虑。苏辙与兄长苏轼手足情深,他陪哥哥来到雷州徐闻递角场,准备渡海。

 读过《渡海帖》,我们不知道苏轼乘什么样的船渡海,与他同行的亲友除了苏辙还有谁?他在船上的生活怎么样?读苏轼的《伏波将军庙碑》,看到了一点蛛丝马迹。这篇碑记是他在儋州所写,其中一段陈述了渡海的所见所感:自徐闻渡海,适朱崖,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发耳。舣舟将济,眩栗丧魄。苏轼渡海,有可能一帆济海,半日可到,但是,在大海上漂泊,他眼中的桅杆与风帆,一定是奇形怪状的,因此才有舣舟将济,眩栗丧魄之叹。的确,苏轼深陷精神困境,他到儋州后给宋哲宗写的《到昌化军谢表》有所表露:“……并鬼门而东骛,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臣轼(中谢),伏念臣顷缘际会,偶窃宠荣。曾无毫发之能,而有丘山之罪。宜三黜而未已,跨万里以独来。恩重命轻,咎深责浅。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尧文炳焕,汤德宽仁。赫日月之照临,廓天地之覆育。譬之蠕动,稍赐矜怜;俾就穷途,以安余命。而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外,宁许生还。念报德之何时,悼此心之永已。俯伏流涕,不知所云。臣无任。苏轼的贬谪之路可谓波谲云诡。

 正如苏轼自己所说宜三黜而未已,跨万里以独来,他经历过无数风雨,他在荒凉的海岛克服内心的焦虑,抗争悲惨的命运,努力打开心扉,让光芒照射进来,他对未来还有憧憬。写完《渡海帖》的第七天,苏轼再一次渡海,他从澄迈上船,在徐闻递角场登陆,结束了平生最后一次贬谪。徐闻递角场,也是苏轼刻骨铭心的地方,刚刚下船,他就来了诗性,于是我们读到了他的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两次渡海,增添了新的人生体验。对于文人来讲,这是磨难,也是成长,但,更多的还是磨难。

古人的情感寄托在字纸中,从书中获得生活的启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曹雪芹呕心沥血三十载,铸就红楼经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也都是如此,在诗词字纸中寄托自我,流传千古乃至成为经典。

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延长了他的生命。正如鲁迅先生此言,阅读经典自然是延长生命,感悟人生的最佳途径。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人生感悟,或许也很难有他们那样的人生格局,所以阅读,或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已经历过时间的洗淘,虽然在时间上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文学没有衰退,即使形式产生了变化,不再是长短句、律诗绝句,但这只是因为在新时代,它不再是主流的表达工具而已。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新作家依然不断的涌现,只是人们的注意力被集中在了新的媒体上而已。

 在喧闹嘈杂的车水马龙之中,手捧经典、在午后的窗前读书品茗、在百花丛中,与名家对话,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绝佳体验。从含蓄隽永的语句中感受千百种画面。经典如同人的阅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稚嫩的脸庞变为嘶哑的声音,春意盎然捕虫捉鸟的欢愉,自然会蜕变为莺飞花谢的惆怅和伤感。文学经典,永远都是我们的安身之所。


学院新闻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