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周志荣 性别:男
籍贯:江苏南京 民族:汉
系:哲学系 教研室:西方哲学(逻辑学)
是否博导:否 是否硕导:是
职称:副教授
Email:zhouzhirong50@126.com
现任职务:无
社会兼职:湖北省逻辑学会秘书长
全国法律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讲授课程:
本科生:《逻辑学》(通识课)、《逻辑学导论》、《批判性思维》
研究生:《数理逻辑》、《逻辑哲学》、《分析哲学》、《逻辑史》、《法律逻辑研究》、《逻辑思维》(通识课)
研究方向:
逻辑学(逻辑后承问题、逻辑常项问题、逻辑悖论、证明论语义学、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法律逻辑)
分析哲学史、语言哲学(弗雷格、维特根斯坦、达米特、真之理论、意义理论)
形而上学(哲学史比较)
教育以及工作经历
20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副教授
2010-20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讲师
2007-2010 清华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王路教授
2005-2007 中国人民大学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逻辑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师从杨武金教授
2001-2005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2021.12-2022.12 格拉斯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科研成果
(一)论文
1. “逻辑常项的使用规则的生成与证成”,《逻辑学研究》,2023(01): 1-18.
2. “驳符合论的核心洞见”,《河南社会科学》,2021(9): 97-105. 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逻辑》,2022(1): 30-39.
3. “真谓词的不可定义性问题的根源”,《逻辑学研究》,2020(5):48-60
4. “论法律与逻辑的内在关系”(与张继成教授合作),《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0(1):30-48.
5. “葛梯尔式反例的普遍形式与葛梯尔问题的实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38-43。
6. “司法判决的可废止性、相对真实性与客观性”,《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38-46。
7. “惠施“历物十事”的语言哲学分析”,载于刘月主编:《先秦阴阳五行思想及名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27-248页.
8. “说谎者悖论的真之紧缩论解答”,《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39-44.
9. “塔斯基、哥德尔与真概念的不可定义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6): 42-47.
10. “从证明到意义的语义学路径及其问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38-44。
11. “塔斯基论自然语言的不一致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 16-21。
12. “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与语言的逻辑”,《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5): 50-55.
13. “中国古代逻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总第1063期,第2版。
14. “对塔斯基的逻辑后承概念定义的辩护”,《湖北大学学报》,2015(3):26-31。
15. “意义与逻辑——早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困境及其出路”,《世界哲学》,2015(2):107-112。
16. “紧缩论,证明与保守性”,《逻辑学研究》,2014(4):1-12。
17. “意义、真与逻辑”(与王路合作),《科学·经济·社会》,2014(4):23-31。
18. “逻辑常项与保守性:以tonk为例”,《逻辑学研究》,2013(4):79-92。
19. “真之条件的语义学与循环性问题”,《中国分析哲学(2012)》,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139-150。
20. “约根森难题与真值语义学”,《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4):21-24。
21. “存在难题的尝试解答”,《毕节学院学报》,2013(3):38-43。
22. “如何理解惠施名学:诡辩、科学还是辩证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总第436期,A05版。
23. “霍维奇论意义、真与使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013(02):13-19。
24. “真之代句子理论评价”,《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12):6-11。
25. “霍维奇论意义、真与使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10):13-19。
26. “弗雷格论意义与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33-36。
27. “论‘真’概念的物理主义还原”,《哲学研究》,2010(2):118-12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010(2):14-20。
28. “真、意义与解释——戴维森意义理论探究”,《学术交流》,2010(2):15-20。
29. “是逻辑,还是逻辑学”,《学术研究》,2009(12):28-33。
30. “历史学的反省与重建——评《历史知识理论》”,《中国图书评论》,2009(9): 106-109。
31. “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一个奇怪的概念”,《北方论丛》,2009(5):109-112。
32. “对墨家“兼爱”概念的逻辑分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3):19-23。
33. “对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反思”(与杨武金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43-48。
(二)专著
《真与意义的元语义学研究》(33.5万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译著:《诉答博弈——程序性公正的人工智能模型》(作者:托马斯·F·戈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三)课题
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创新项目)团队项目《基于现代逻辑的法学前沿问题研究》(2722020JCT002)8万元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形而上学研究》(2018VJX002)子课题5万元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证明论语义学的核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CZX052)
201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融通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法律判断的真理性的逻辑模型研究》(编号2015RT01)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真概念的形式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3YJC720052)
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语言哲学中的意义问题研究》(项目编号31541110114)
个人荣誉
2013—2014年度校优秀教师。
2014年“三育人三满意”劳动竞赛最佳能手奖。